詩書畫印皆相通,筆行墨硯猶如龍蛇動。字如其人,每位練習書法的人風格也不同,它或靈動或灑脫或穩(wěn)重。風格雖然變化多端但字體總有規(guī)律,都有其章法。正如“柳筋顏骨”,風格各異,但是每一筆都符合書寫的章法。只有掌握了文字章法才能體會書法的深意。如何掌握這項技能呢?好的老師和培訓機構(gòu)是良好的開端。那么面對水平不一的培訓機構(gòu)我們該如何選擇呢?今天報名在線小編特意精心挑選青島幾家可靠的培訓機構(gòu),希望能助您一臂之力
【篆體字的特點】一是長方形,以方楷一字半為度,一字為正體,半字為垂腳,大致比例為3:2左右。二是筆畫橫平豎直,圓勁均勻,粗細基本一致。所有橫畫和豎畫等距平行,所有筆畫以圓為主,圓起圓收,方中寓圓,圓中有方,使轉(zhuǎn)圓活,富有奇趣。三是平衡對稱,空間分割均衡與對稱是篆書的獨特魅力。對稱不僅存在于左右對稱,上下對稱,而且還存在于字的局部對稱,圓弧形筆畫左右傾斜度的對稱。四是上緊下松,小篆的大部分字主體部分在上大半部,下小半部是伸縮的垂腳。也有下無腳的字,主體筆畫在下部,上部的筆畫則可以聳起。
如今大量碑帖資料發(fā)掘出土,對熱愛書法的人來說,是莫大的好事,加上印刷技術不斷改進,碑帖版本愈來愈精良,相比先賢來說,如今一般人所能見到的碑帖很多。碑帖資料完整和見聞廣博對于書法臨摹及創(chuàng)作幫助頗大。試想如果從未見過《爨寶子碑》,很難想象字還可以這樣寫。再者來說,研究一個書家,如果只看到他的部分作品,恰好又是一般甚至平庸的應酬之作,對書家評論則容易失之偏頗。一個書家在不同時空環(huán)境下的創(chuàng)作會有多種面貌
初學書法,最先糾正的不是字形,而是書寫動作。這是個容易被忽略的問題,而且即便意識到,自己也不容易做到。這時如果有個朋友或者老師在一旁觀察糾正,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。
寫字的姿勢、執(zhí)筆的方法和運腕的方法都是毛筆運用的輔助部分或者預備階段,它們都是為用筆創(chuàng)造條件的。用筆,準確地說就是用鋒,也叫使鋒、運鋒和行鋒,是完成點畫時毛筆筆鋒起行止的規(guī)律。我們還可以說,用筆就是執(zhí)筆和運腕的實施,是靜態(tài)地執(zhí)筆到實現(xiàn)靜態(tài)的字形(墨跡)中間的一個動態(tài)環(huán)節(jié)。
1、運筆,也稱用筆,就是筆毫從落紙起書寫各種點畫起止運行的規(guī)律。前人在長期的書法藝術實踐中,對運筆的方法總結(jié)出不少的經(jīng)驗,有些已成為行之有效的法則。每寫一筆畫,都包括起筆、行筆、收筆三步;筆鋒都是“欲左先右、欲右先左,欲上先下,欲下先上。”筆的運行要“收藏筆鋒,逆入平出”,“橫畫豎下,豎畫橫下”,“有往必收,無垂不縮”,不能呆板地平來直去。當然,各種書體的運筆方法不盡相同,但歸根到底都是上述基本
“用筆”的方法包涵很多方面:要學會“寫兩頭、帶中間”;要學會兩種用筆,即中鋒用筆、側(cè)鋒用筆;要學會兩種起筆,既楷書起筆、篆隸起筆;要學會不同書體的用筆,既篆隸的用筆、楷書的用筆、行草的用筆。